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Home       Bai Xiao Jun       His Collection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To Shop       English 英语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Thoughts of Huang Weilin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ai XiaoJun
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

Li Xiangping and his Thoughts

 

A GENUINE FLAIR FOR”WILDESS”

---random Thoughts on Bai Xiaojn and His landscape paintings

Li Xiangping

真誠的野趣
---白曉軍及其山水畫
李向平
我與曉軍是中學同窗文友,憶往昔我們常在一起閑聊 亂吹,而現在雖各一方,亦常想把酒臨風,論盡天下英雄不論雅的俗的,文的野的,老的少的,自然與社會的,有理無理的,家中瑣細及至國家選舉。。。。。。, 皆可以成為聚首時的有趣話題。不過,寒來暑往,於話題之間自然而然地生發出一種精神向往,而時時潛伏、閃現在彼此的交談中,那就是-----如何實現對於 世間對於自我的真實超越。因為現代人時刻感到活得很累,不是滯於時,就是凝於世,難得瀟灑走一回。
曉軍之為人處事,穩重沈實而不失君子風骨,而其 讀書作畫則瀟灑疏落,翰逸神飛。生活的磨礪,閱歷的豐富,加之對於海內名山大川南國荒山野嶺的遊歷,使其具有不好奇不從俗心性。“何因時尚,何為浮名”, 這一枚他自治而又深深喜愛的印章,可為他人生追求的真實寫照。誠然,較之吾等書呆子,他更有濃郁的生活情趣,更能認識大自然天地宇宙的真美。而作為畫家, 小軍懂得,對於這真美的感悟與表現,當得之於往古來今中華文化精神的熏染,當超越當下熙熙攘攘的俗世人間,當得之於那顆一任自然,超出神明的心。
凡 夫俗子面對著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實境,無可奈何,處處深感被動,或沈默無語向隅埋首。他們難以實現對自我對現實的精神超越。然而,只要我們不忘記不失落那 顆人之為人,能創造一切文化而不受顯示限制的心靈,我們就不會怨天尤人,獨自傷感。我們必須正視人類原有的、人類最尊重的心靈,這也是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心 靈,是可以使凡夫俗子脫胎換骨,超越自我與現實的心靈。不過,當我們斤斤計較於功利得失,孜孜以求於個體生命、短暫快樂的時候,我們就已失落了這寶貴的心 靈。缺失了這個心靈,不論何時何地,進行任何事業都將疲憊不堪,無所境界,乃至一事無成。
讀著曉軍山水畫,仿佛那可觸可撫的,是這樣一顆創造文化 而不受現實局制的文化心靈。藝術上的“外師造化”及其“丘壑內營”,伴隨著文化精神上的“靈根自植”,互為其用,故尓其山水畫獨領風騷,自成一家,為世人 珍愛,受藝術界好評。古中國文人畫淡、簡、雅、拙的精神風範,曉軍的畫當有所承繼光大,然在古人理法與情趣之外,曉軍山水畫的意境中,則更有體驗、審視甚 至是超越現代社會沈浮人生、生活流蕩的文化心理沈積,呈現出雄渾豪放而流動清曠,沈鬰蒼茫而又清潤秀美的美學精神。所以,曉軍的山水畫,不僅僅在寫天地自 然山水林木之自然靈性,而且是在抒發畫家本己的活潑心意。他期翼著這份活潑心意,以其雄渾豪放的激情超越自我,以其清潤秀美的情懷來享受人生。所謂出世之 精神,度入世之人生。借用古代禪師參禪開悟後的一句法偈來說,曉軍筆下的山水,“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”,處處是精神,是心靈。猶黃賓虹先生所言“心占 天地,得其環中”,方能“發山川的精微”。這山川的精微,惟是真誠之吾人心靈。
雖然是秀美清麗的桂林山水養育了這位年青的畫家,從而使畫家心懷中 處處洋溢著對大自然深沈的熱愛,但認真一讀曉軍的畫就可發覺,他直接以麗江山水入畫的並不多見。他筆下的景色,似乎是在包孕著桂林山水之秀奇美麗的同時, 更多更古厚的則是他對於中國南方山野之靈性的表現。桂林山水美則美矣,憾之太過秀巧,不足當以雄渾蒼郁之精神,如直接與桂林的秀山清水為題材,恐難以形成 曉軍山水畫當下的藝術風貌。所以,曉軍大多是致力於南方山鄉山寨、野山野木的點化與渲染。平中求奇,雅中求野。曉軍自己戲稱為“中國畫中的野文化”,誠哉 斯言!
荒山亂石,風柳殘月,一汪野水,數株古木蒼郁顯晦的雲霧,即隱即顯的山骨層層堆積滿紙皆是林木與峰巒,以及暮歸的牛群,出沒在山野中的羊腸小徑和悠然可見南山的居家。。。。。。。
無不表現出曉軍山水畫的野味野趣。貌似奇古出塵,不食人間煙火卻又是萬古長空,一朝入心,得其真趣,皆是筆頭靈氣,無人我,無中西,無古今,亦無曉軍自己,此當謂王國維所言之“無我之境”矣!
如欲臻至這“無我之境”,唯有真誠!真者誠也,不媚時,不隨俗,不漂浮,不虛飾,不以機巧和新異嘩眾取寵,以超越前人、世間與自我作為生命的支點,故能與天地自然生命的融合,參天地贊化育,最後以吾心直當宇宙。
“ 誠”,作為中國文化中一個關鍵,它是包涵人而又能與自然合為一體的創造潛能,同時也是圓滿、自在地落實個人精神關懷的價值能力,所以它又是生命個體了悟天 地生命的唯一途徑,昰一種蟬蛻萬象、冥探真極、造化在手的光芒和激情。曉軍的山水畫,即因其野得真,野得誠,故其於野趣之中悟及了藝術與生命的本諦,參透 了現代人應該具有的超越自我與外在世界的審美祈向。
天地萬物於有,有生於無。整個世界太樸混沌,渾渾無象,既無自然之文,亦無人為之文,而以無為 本,以有為無之成。此乃天道人文之本質。舉中國文化中歷來有成就有建樹者,無不悟透此理,無不了達此境。曉軍山水畫,有其雄渾蒼茫沈郁之風,亦當得益對於 中國文化這一真意義的體悟。知天地之化,周流六虛,逝者如斯,故不可以跡象求,也不可心生我執;惟有一任自然大化,流行運動不拘於一,古往今來不滯於時, 由有而無,由實而虛,由虛返渾,方可超乎時間跡象之外,可入可現蒼樸渾然之境,由此而起大雄、豪放之精神,如荒荒岫雲,如寥寥長風,不凝於時,不羈於世。 於此,真是充於內而混成無缺,超以象外而至大無限,根本不在乎什麽古今聖賢,英雄強盜,雅俗文野。只要真誠,吾之為吾,即為根本,可應無窮。
作為 曉軍的摯友,我知道他會成功的;亦祝賀他的任何成功。然我更期待他對於自我的不斷超越,因為這不但對於他自己,而且對中國文化的重建,都應具有不可忽視的 意義。關於他豐滿的藝術成就,我想就用不著我在此嘮叨了。他多次舉辦個人畫展,多次參加國內外一系列畫展,作品多為各報刊出版社發表,多為國家及國際友人 收藏。。。。。。而眼前這本畫冊,則是他超越自我,重振中華文化雄風的一個新起點。
這篇閑雜文字,實乃與曉軍仁兄的一次胡聊。權當為序。
李向平
歷史學博士
副教授
上海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副所長
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and Wash Paintings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ai XiaoJun Paintings are exhibited worldwide in Museums and Galleries